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9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96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10篇
  197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对普通小麦中国春(CS)及其突变体(CSph2b)与秦岭黑麦远缘杂交的受精过程及其杂种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秦岭黑麦花粉能在CS及CSph2b小麦柱头上萌发,花粉管可顺利伸入花柱和胚囊;CS和CSph2b已授粉子房中,分别有80.12%和84.80%完成双受精过程而形成正常胚及胚乳,也有小部分仅有卵核受精或极核受精而只形成胚或胚乳,两者总受精率分别为86.74%和88.89%,成胚率分别为83.73%和87.14%.表明中国春及其突变体CSph2b与秦岭黑麦的可杂交性都很高,并且CSph2b略高于CS.  相似文献   
62.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Ax1基因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主效基因之一,在小麦胚乳中增加1Ax1基因的表达量可以提高其加工品质,这对于小麦的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外源1Ax1基因超量表达的转基因小麦‘B102-1-2’为父本,常规小麦品种‘鄂麦12’和‘川89-107’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采用SDS-PAGE技术检测并分析各组合亲本、F1代、F2代的HMW-GS组成,从而研究转基因小麦‘B102-1-2’中外源品质基因1Ax1表达的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进入主栽小麦的基因组中,并且正确表达,在F2代中表现出15∶1的分离比,遵循孟德尔遗传模式,这对于杂交育种策略的选择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
土壤水分逆境是限制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重要生态因子,明确土壤水分逆境下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及调优技术途径,对于深化小麦品质生理生态研究和指导小麦调优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在防雨池栽条件下,设置渍水、干旱和对照3个水分处理,每个水分处理下再设置120和240 kg.hm-2两个施氮水平,研究了花后渍水和干旱逆境下氮素对两个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植株氮代谢和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处理相比,花后干旱和渍水均降低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片总氮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干旱处理提高了茎鞘总氮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而渍水处理则使其降低。水分逆境下增施氮肥提高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片与茎鞘总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籽粒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花后干旱和渍水均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增施氮肥提高适宜水分和水分亏缺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但不利于渍水下小麦产量的提高。这说明,花后渍水和干旱逆境下施用氮肥对小麦植株氮代谢和籽粒蛋白质积累有明显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64.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转化小麦后代高蛋白株的RAPD标记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离子束介导法将大豆DNA导入小麦,经过连续4代田间筛选和蛋白含量测定,获得高蛋白变异株系.采用RAPD分析技术,用34条随机引物对供体大豆、受体小麦和3个高蛋白小麦变异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有29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18个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高蛋白小麦突变株与受体小麦(对照)相比出现了条带的增加、缺失、扩增带深浅等变化,也出现了与受体小麦不同而与供体大豆相同的扩增带.实验结果表明,外源大豆DNA导入受体小麦可以引起后代基因组DNA序列变化,扩大小麦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65.
条锈菌诱导的抗锈小麦种质的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条锈菌接种前后的抗条锈病种质N 95175的小麦幼苗叶片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条锈菌接种初期小麦抗性种质叶片的SSH-cDNA文库。通过对文库中随机选取的50个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进行测序,共获得已知功能的EST序列14条,如蛋白激酶、锌指蛋白、细胞色素P 450和OM T 1等抗病相关基因,它们涉及植物的信号传导、转录调控、丙烷代谢途径及防卫反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66.
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基因的cDNA-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017不育与可育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提取mRNA,进行cDNA- AFLP表达差异分析,64对引物组合获得差异片段1160个。统计分析表明,单核期表达的差异片段数最多,认为这一时期是育性转换的关键时期。对其中12个在不育或可育条件下表达的差异片段进行同收、克隆、测序,经 BLAST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可育条件下的4个EST与物质转运和能量代谢过程的铁转运蛋白1和ATP合酶α亚基,基因表达调控的反转录转座子跳跃多聚蛋白和转座子相似序列同源。不育条件下有5个EST与细胞内信号传导的ZCCT转录因子和光敏色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的转座酶、染色体浓缩因子和亮氨酸富集蛋白的编码基因同源。结果表明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017的育性转换与细胞内基因表达调控、物质和能量代谢及信号传导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7.
不同品种春小麦根系对低钾胁迫的生物学响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水培法,以3个春小麦品种(加春1号、2号、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钾胁迫下不同品种春小麦根系的形态学与生理学特征。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低钾胁迫下小麦的根重、根数、总根长、总吸收面积、根活力、根系SOD及POD活性、根系活性吸收面积均明显降低,但根冠比有所增加,不同春小麦品种间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差异。(2)供试品种小麦根系的形态与生理学特征在同一供钾水平下和不同供钾水平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明这两种性状的差异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根系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可以作为筛选高效吸收钾小麦品种的参考指标。(3)供试的3个春小麦品种中‘加春4号’对低钾环境的适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68.
氮离子束注入对小麦苗期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能量为25keV的不同剂量的N 注入新疆春小麦种胚后,研究盐胁迫对小麦幼苗体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1016N /cm2剂量注入新春11号时,盐胁迫后小麦幼苗的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增加,幼苗生长良好,说明该剂量处理新春11号有利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69.
The contamination of cereals with mycotoxins produced by species ofFusarium is an important risk to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The toxigenic profile is different depending on theFusarium species considered and, in some species, differences can also be observed at intraspecific level. Information about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bility of the mycotoxigenicFusarium species allow prediction of the toxins that may occur and to devise control strategies. In this work, the occurrence of mycotoxigenicFusarium species associated to cereals was analysed in a wide sample of durum wheat fields (Triticum durum Desf.) and maize from the South West of Spain (Andalucía).F. equiseti, F. graminearum andF. culmorum were the most frequentFusarium species detected in wheat fields followed byF. sambucinum andF. avenaceum, whereas in the case of maize,F. verticillioides andF. proliferatum were the onlyFusarium species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Spanish isolates from theF. equiseti, F. avenaceum andF. sambucinum species were analysed by nucleotide sequence comparison of a partial region of the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 (EF-1α) with other sequences available in data bas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F. avenaceum andF. equiseti showed high variability and that the SpanishF. equiseti isolates seemed to belong toF. equiseti type II. Presented at the EU-USA Bilateral Workshop on Toxigenic Fungi & Mycotoxins, New Orleans, USA, July 5–7, 2005 Financial support: MCYT (AGL2004/07549/C05/5). M. Jurado was supported by pre-doctoral fellowship by the MCYT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